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经历
1999.9-2003.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学历;
2001.9-2003.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本科学历;
2003.9-200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学历;
2006.9-200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教育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
2013.7-2013.8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暨创业研究中心修读“创业教育培训课程”。
工作经历
2003.6-2004.3 东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职员
2004.3-2005.7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2004.3-2006.6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咨询教师
2007.4-2008.4 共青团吉林省委志愿者工作部挂职锻炼,部长助理
2004.3-2011.3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院党校办公室主任
2011.4-现在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2012.12 —— 晋升为副教授
2014.4——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站博士后
主要科研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
主要科研项目
1.2014.06 《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校内青年基金项目(学术交流),主持人;
2.2013.12 《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与政策执行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首届免费师范生和用人单位调研为例》,校内思政后期资助项目,主持人;
3.2013.06 《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主持人;
4.2012.06 《“广谱式”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以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建设为例》,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人;
5.2010.09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
6.2010.03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研究》,校内思政项目,主持人;
7.2010.03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育研究》,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
8.2008.12 《改革开放30年中外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主持人。
主要科研成果
1. 2014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求职行为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
2. 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载体研究——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年
3. 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研究现状,青年探索,2015年
4. 香港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特点及其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
5. 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与政策执行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一所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和用人单位调研为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
6. 香港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对内地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中国青年研究 ,2014年
7. 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
8. 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
9. 高校创业教育观念的价值澄清与科学定位问题研究,中国青年研究 ,2013年
10. 大学生“GSL”创业实践教育体系运行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
11. 高校创业教育的观念转变及战略对策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
12.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
13.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保障支持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
14. “广谱式”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研究价值探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
15.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的建构研究,江苏科技信息,2012年
16.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探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
17.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研究述评,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
18. 国外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年
19. 高校英语专业“全方位进阶型”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基于广义的知识观,现代教育科学·高等教育,2011年
20.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思考,师资建设,2011年
21. 高校“全方位进阶型”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师资建设,2010年
2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资建设,2010年
23. 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24. 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9年
25.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奥运与教育”博士论坛优秀论文集,2008年
26. 国外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教学研究,2008年
2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
28.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中国教师,2008年
29.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 开创高效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激扬青春—吉林省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集,2008年
30.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激扬青春,2008年
3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吉林团情,2008年
32.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刍议,吉林团情,2007年
33.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 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青年学研究,2007年
34. 视觉障碍者的跨通道重组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
35. 试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应对措施,青年学研究,2006年
36.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吉林团情,2006年
37. 在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GAKUSO(东北大学学生座谈纪要),2006年
38. 元认知及其在教学中的开发与培养,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
39. 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研究及对策,中华科教周刊,2005年
40. 皮亚杰的双重建构论与现代教育,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
41. 网络时代的独生子女家庭德育教育,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
获奖情况
1.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 二等奖
2.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3.吉林省第八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4.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二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 三等奖
5.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6.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一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 三等奖
7.第四届长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 三等奖
8.2009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二等奖
9.吉林省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