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作简历
1981.09-1985.07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哲学学士学位
2004.09-2006.1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哲学硕士学位
2010.09-2015.06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博士
2012.04 中共中央党校六部委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
2010.07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示范培训班学习
2009.08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
2008.08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
主要科研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政治哲学研究
文化哲学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负责人,2015年6月;
2. 校内党建研究项目《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负责人,2013年11月;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项目《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出路》,(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批准号11YJA710025;
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规划项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文化边界问题研究》,(完成),课题负责人,项目批准号06JA710002;
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空间的构建与拓展问题研究》,(完成),主要参加人,项目批准号06AIJ220032;
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精神和实践路径问题研究》, (完成),主要参加人,项目批准号FIB07031 ;
7.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完成),主要参加人,项目批准号2008Bshx24;
8.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整合向度和张力结构研究》(完成),课题负责人,项目批准号ZC0233;
9.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正义与和谐社会问题研究》(完成),课题负责人,项目批准号 吉教科文合字[2005]第自74号;
10.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项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含量问题研究》(完成)主要参加人,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158号;
11.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项目《文化自觉问题研究》(在研),课题负责人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11号。
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论文:
1. “中国梦”的文化场域与大学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4;
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规定,《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3;
3.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015年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年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李艳、马荣华、张泽强,2015.10;
4. 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问题与行动,《大学教育科学》,通讯作者,2014.09;
5.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跨文化理性,《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通讯作者,2014.09;
6.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4;
7. 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3;
8.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规定及范式,《社会科学战线》,2014.06;
9. 文化自觉的内在逻辑,《高校理论战线》,2013.02;
10. 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逻辑,《中国高等教育》,2013.3/4;
11. 文化自觉的三重释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12. 文化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追求,《大学教育科学》,2012.06;
13. 文化边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理性自觉,《思想教育研究》,2012.07;
14. 对普世价值的文化态度,《长白学刊》(长春),2012.06;
15. 现代之后是怎样追寻主体的,《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16. 大学通识教育的认识障碍及其超越,《现代教育科学》,2010.01;
17. 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精神向度,《社会科学战线》,通讯作者,2009.03;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多元张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3;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空间,《中国高等教育》,通讯作者,2009.07;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文化含量,《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整合向度,《现代教育科学》,2008.04;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想路径,《现代教育科学》2008.06;
23. 正义的人性根据:政治设计的基本维度,《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主要学术著作或教材:
1.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研究与学习指南》,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副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编》,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 《高校德育学与哲学》,第三著者,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
5. 《形势与政策概论》,编著者之一,延边人学出版社1996年版;
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研究》,编著者之一,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编》,编著者之一,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获奖情况
1. 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问题》 获吉林省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
2. 论文《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逻辑》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
3. 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文化含量》获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2009年);
4. 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多元张力》获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9年)证书编号:0902055;
5. 论文《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精神向度 》 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10年12月)获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证书编号:0901023;
6. 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空间》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一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10年);
7. 论文《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空间》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一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
8.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获1995年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张力结构》,获首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成果奖(2005年),又获全省高校优秀德育论文二等奖 (2005年);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特征》,获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证书编号:060137;
11. 《都市社区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获2001年吉林省社会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2. 《与时俱进,开创“两课”教育教学新局面》,获2002年省高校德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3. 《高校德育学与哲学》,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的践行范式》,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高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508323409。